六师附小2021年度教职工暑期培训活动
————对标高质量 以终为始 构建师生发展同心圆
发布时间:2023-09-18 17:11:44   发布人:姚勤   信息来源:暂无   点击次数:0


十四五规划,即将进入第二个学期的实施阶段。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稳步推进高质量育人目标的实现,202171日至3日,附小的全体教职员工参加了为期三天的暑期培训活动。

本次培训共组织了以“师德、课程和管理”为专题的6场培训活动。通过培训,附小的每一位教工和管理人员更加坚定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争当“四有”教师的决心。同时,教师们也从思想和行动上为新学期做好了准备:聚焦高质量目标,以问题为导向,有效落实教学五环节的具体要求,加强学科建设,提高课程实施质量;以推进五大工程建设为指向,完善并落实各项机制,优化并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管理评价,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

202171日,附小教师济济一堂。第一场师德主题教育活动由金毓蕙副校长主讲。她从培养担任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意义、着力点讲起,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引发在场教师从教师、学生和家长的不同角度思考。

接着,金老师带领教师们共同学习了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和时代楷模曲建武、张桂梅的师德事迹。“树中华民族魂,立民族教育根”是“红烛于漪”终生奋斗的目标,“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未来。”——高度自觉的使命和信仰是她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共和国人民教育家的重要动力。“教育改变女孩人生”是“燃灯校长”张桂梅老师将教育注入生命血脉中的坚守,“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是她理想信念的时代最强音。“假如再选择,我还会做一名辅导员”是时代楷模曲建武老师的无悔追寻。“只要能走动,家访的路我一定要走下去。”——关怀与勉励的背后托起了一个个大学生的成功与成才……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让老师们深深地感受到了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其实,生动的故事也发生在每个附小教师的日常工作中。“借我的书要还给我哦!”原来,不舍送出的书本上有密密麻麻的笔记,珍藏的是老师多年的教学积累,传递的却是对教育的执著。“张老师全身都是点!”原来,这是青年教师向身边资深教师学习优点时发出的感叹。学习的是点滴日常,践行的是言传身教……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金副校长鼓励附小教师要坚守职业理想,树立教育大志,践行教育初心。她对全体教师提出了新学期的新要求,以《六师附小教师十项行为准则》为标准对照学习,实践思考,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在随后的年级大会上,教师们在年级主任的带领下,认真学习领会了六师附小《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当场郑重签下承诺书,立志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同时,教师们还以暑期工作为载体,以五育并举、五项管理为指向,进一步明确了教师上门家访、关爱学生身心健康、组织引导指导学生认真完成德育作业、多参加实践体验活动等工作要求,为学生度过安全、健康、文明、快乐的暑假保驾护航。

本学期,学校以“教学管理评价”为抓手,对教师落实教学五环节情况进行了专项调研。在前期组织的校教学质量评价总结会的基础上,学校质量监控组利用暑期培训之课程专场,从学科专业出发,分四个大组(语文、数学、英语和综合)召开了“学科教学质量反馈会”。

本次培训分为三个环节,首先对学科“教学管理评价”情况从“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和评价”五个方面进行了问题剖析;然后结合《五项管理》,以案例的形式对教师如何有效落实教学五环节提出了具体的学科化要求;最后,结合需改进的问题,各个学科组根据学科特点布置了暑期任务。

十四五,学校提出了“高质量的育人目标要有高质量的课程实施”进行保障的要求。接下来,课程管理部将进一步聚焦教师课程实施质量的评价,从日常教学行为入手,帮助老师们牢固树立“责任意识、过程意识、主动意识”。相信,只要每一位教师在每一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力求高质量,那么高质量的育人目标才有可能实现。

开展项目研究,能不断深化课程改革,积累办学经验,提升办学品质,凝练办学特色,以先发优势引领区域教育共同发展。

202172日上午,六师附小羽山校区学生活动中心内热闹非凡。四个校区的老师们济济一堂,集中观摩第二场的课程专场——2020学年度学校项目的汇报和展示。活动由发展研究部部长薛秀莲老师主持。

项目1:数学工作坊——“大问题”导向的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大问题”,是指根据特定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经验以及学习困惑点,采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对课程关系、问题引导、学习方式等多方面进行系统处理,以求能够最大程度突破教学中的主要矛盾的质量高、外延大、问域宽、数量精并且挑战性强的问题。

在张婷老师的带领下,项目组的老师们通过理论学习、课堂实践,探索“大问题”教学策略,改变了“一问到底”的传统教学方式,更好地诠释了“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让课堂走向丰富和厚重。

项目2:英语工作坊——国际理解

龚丽华老师带领的英语工作坊,注重拓展型课程——《国际理解》的课程开发。在课程内容的重构过程中,工作坊成员们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等进行了改进。新课程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全球意识。

项目3:德育工作坊——爱的教育

教育离不开爱。但我们以为的爱孩子,和真的爱孩子是有差别的。赵冯婕老师带领的德育工作坊,本学年重点研究用积极的教育方法使学生感到爱与尊重,使学生得到体验和感受,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和准确的表达,使他们能够逐步独立,感到快乐与自由。

项目4:语文工作坊——我爱阅读

在语文学科“聚焦语文要素,实施单元教学”的指导思想下,薛秀莲和刘玮佳老师带领的语文工作坊团队,致力于“我爱阅读”的课程开发。一学年以来,工作坊成员开展理论学习、撰写学习体会、整理现有资料、设计阅读任务单、探讨课堂实践、申报区级课题、制作配套资源包……力求通过指导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来增长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启迪学生的心灵。

项目5:拯救海豚行动

《拯救海豚行动》项目是以真实事件为基础研发的跨学科融合教育课程。通过线上自主学习和线下项目制课程相结合的方式,向学生传授多学科知识。

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林滟老师和项目组的伙伴们形成了新的课程内容,发表了案例和论文,并在学科活动月的汇报演出中进行了节目展示……不仅培养了学生跨学科融合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更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项目6SEL社会情感能力学习校本化实施的实践研究

SEL全称为“社会情感学习”,是根据美国CASEL社会情感学习协会提出的核心要素而设计的科学性系统课程。本学期,梁依云老师和组内同伴全程参与课堂教学,整理了一整套课堂教学设计,成功申报了区级德育课题,为下学期的课程本土化发展做好准备。

项目7PBL项目化学习

在真实的问题驱动下,本学年,PBL项目化学习组,致力于“遇见芳菲书舍”的校园打造。实施过程分为四个子项目:选址竞标——测绘设计——打造美化——运营管理,四个项目环环相扣。在这个过程里,学生用探究的双眼、具身的体验,更热情、更自由、更富有创造性地投入到自主学习过程中,开展创新实践,灵活解决问题,让创新素养在校园里真实地生长。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本学年的项目研究虽已告一段落,但我们的研究又将迎来新的起点。相信通过不断潜心钻研,附小人必将创课程之精,汇教育之大成。

72日下午,课程部组织了“六师附小2021年教研组长实务培训”。本次活动由姚勤副校长、张婷老师主讲,各学科组长、教研组长参加了本次培训。

新学年,我校学科建设相较以往产生了一些变化。例如:调整了学科大组分类,将原来的综合组根据学科特点分成“体棋学科组”、“艺术学科组”、“科创学科组”。为全程、全方位,助力学科建设,学校成立由课程部直接领导的学科质量组,指导、服务各学科组、教研组开展学科建设,夯实学科实施质量。

姚勤副校长紧紧围绕“教研组长的必备素养”为大家指点迷津。她从教研组长“要做什么”,“如何制定计划”,“如何高效做”三个方面作了详细阐述。姚老师指出:作为学校基层管理人员,必须想干、肯干、能干,始终牢记自己是学科质量第一人,落实八项本职工作。在工作中,组长们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工作。

讲座中,姚副校长详尽阐述了“工作计划”的诞生过程。她以《羽山二年级数学组的教研组计划》为例,指出工作计划的目标要具体,常规工作、重点工作、特色工作表述条理要清晰,制定的计划要有可操作性。最后,姚副校长对全体教研组长传授了一些高效工作小技巧。例如紧抓教研组“三味”,要学会“借力”等等。

第二个议程由张婷老师主讲,她从“校本研修”的概念入手,指导教研组长如何寻找资源,结合课程标准高效开展教研活动。为了让大家更直观地体会教研组长组织活动的过程。张老师还邀请了吴蕾老师分享自己组织校本研修的经验。

本次培训活动,发人深省,大家听得意犹未尽。制定工作计划、组织开展校本研修、高效工作技巧等等,都使我校今后的教学工作如虎添翼。相信经过本此次培训,全体学科组长、教研组长定能做实做亮校本研修工作,打造团结奋进、务实专业的团队,实现教师快速成长。

为进一步优化办学理念,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围绕“十四五”重点任务凝聚力量、统一思想,布局谋划新学期各项工作,学校于73日开展了2021学年度管理人员暑期培训。本次培训由沈晨曦校长主持,全体管理人员参加。

围绕学校十四五规划所提出的“以五大校园工程建设,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沈校长向全体管理人员阐明了十四五主要任务就是要着力打造“安全、和谐、活力、智慧、品质”校园,具体阐述了“安全”指向物理环境的优质,“和谐”指向人文环境的优秀,“活力”指向师生发展的可持续,“智慧”指向信息化为教育的高效赋能,“品质”指向高质量教育的标准化建设和品牌示范。

对于如何对标高质量育人,有序推进五大校园工程建设,沈校长提出了以项目组形式制定并落实项目实施方案,通过完善各项工作机制,稳步推进五大工程建设的总体思路和要求。

新学期,学校将通过全员导师制、特殊学生帮教机制、教育常态化评价机制和学科高质量发展机制的构建和实施来推动五大工程的有序推进。

为此,作为浦东新区全员导师制试点学校,学校特别邀请到了区教发院德育室史老师。史老师着眼于“群育计划”、“玩伴计划”和“谈心计划”,为今后“全员导师制”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思路,与全体老师进行了思想的碰撞。史老师指出全员导师制体现的是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要关注导师的“导”是什么,“导”是思想的引导,心理的疏导,学习的辅导,生活的指导,以及和其他老师一起的协同教导。

全员导师制落实到每一位老师身上,究竟如何去开展?金毓蕙副校长从工作目标、工作原则、具体实施、考核标准等方面切入,具体解读了《六师附小全员导师制实施方案》,对老师们开展了具体的培训。

随后,姚勤副校长详细阐述了《六师附小特殊群体学生教育管理预警机制》,通过“信息排摸、三级帮教、危机干预”,做到对特殊群体学生早发现、早预警、早帮教、早干预,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及校园安全稳定。

接着,谭莺老师就《六师附小教育质量管理评价方案》进行了详实的交流,旨在通过“温馨班队”四有目标落实情况的评价,提升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专业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温馨班队建设成为学校落实德育工作的有力抓手,让班队成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美好家园。

张婷老师以《六师附小2021学年度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推动课程实施质量提升实施意见》对下一学年教学科研工作做了详细布置。通过调整综合大组,实施学科精细化分类;实施学科二级教研,明确教研形式及负责人职责;完善五类教研活动机制,提高教研活动质量;构建三级学科课题群,加强学科特色培育。

最后,沈晨曦校长做了讲话。她指出,作为学校管理人员,虽然在不同层面工作,但是要在同一层面思考。不能被动接受指令,要参与学校决策,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思考作为管理者的工作常态,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力促学校优质、均衡、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