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师附小2022年度《项目化学习的实施:学习素养视角下的中国建构》共读研习活动
————博观而约取 厚积而薄发
发布时间:2023-09-18 08:50:24   发布人:姚勤   信息来源:暂无   点击次数:0


博观而约取 厚积而薄发 


六师附小PBL FAMILY共读

《项目化学习的实施:学习素养视角下的中国建构》

活动纪实


旧岁已展千重锦,新年再进百尺竿。

值此辞旧迎新季,共读共研共成长。


共读缘起


作为“上海市义务教育项目化学习三年行动计划”项目实验校,一年多来,我校PBL项目组在市、区专家和学校领导的关心、指导下,积极投入项目化学习的探索与研究,以“校园改造家”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项目实践,并从中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成果。过程中,我们也主动反思,发现了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

为了进一步完善组内老师对项目设计和实施的专业认知,促进后续项目的精准设计和有效实施,项目组利用假期组织开展指向《项目化学习的实施:学习素养视角下的中国建构》一书的共读研习活动,旨在通过自主阅读助力教师专业知识的充实,并在相互学习、共同交流的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内化,让扎实的理论学习更好地指导项目设计、优化项目实施。


共读回顾

本次的共读研习活动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17日至123日,项目组教师自主进行的整本书阅读;

第二阶段124日至126日,项目组种子教师引领下的分主题精读。


DAY 01

                                       研制项目实施方案&入项探索

                                              We're reading

研制项目实施方案”这一板块的内容由林滟老师带领大家共同精读。林老师从“为何要研制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的三个主要内容”两方面入手,让老师们了解项目实施方案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同时,也对如何研制项目实施方案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分享中,林老师针对书中所涉及的各种实施方案研制工具,结合她自己的实践经验,就“研制项目实施方案时怎样合理选择工具、如何有效利用工具”做了详细解析,让老师们茅塞顿开,受益匪浅。

                                             We're reading


入项探索”这一板块的内容由吴陈颖老师与大家共同分享。吴老师借助一系列真实的项目案例,为我们深度剖析了好的入项活动需要具备以下特征:

一、入项要让学生产生解决这个驱动性问题的强烈意愿。

二、入项要让学生有探索空间,充分暴露学生对项目及其解决过程的理解。

三、入项要让学生产生与个人相关的联系感。

在此过程中,吴老师结合我们自己的“校园改造家”系列项目对“如何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究空间,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从而解决自己的问题”做了详尽分析,也对后续项目如何在入项阶段更好地关联“学生自己的问题”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此外,吴老师还带着大家一同解读了“入项事件的不同类型”以及“入项中的思维工具”,并借助案例进行了具体分析,让大家在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学习模式中对如何开展入项探索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DAY 02

知识与能力建构&合作探究

                                             We're reading


知识与能力建构”这一板块内容的主讲人是刘彬彬老师。按照书中的脉络,刘老师就“什么是好的知识与能力建构”、“建构哪些知识与能力”、“知识与能力建构中的学习支架”以及“知识与能力建构中的阅读与写作”四个方面做了详细解读。

过程中,刘老师整合了书本上的相关知识,结合自己的理解,为大家做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在她的带领下,老师们深刻地意识到:好的知识与能力的建构必须精准地指向项目;需要让学生经历“有效失败”,注重学生的探索;需要迭代学生的项目成果。大家也进一步认识到:知识与能力的建构过程中,在学生经历尝试却仍未能解决问题的情况下,给予学生合适的、恰当的学习支架是学生进一步探索并解决问题的重要支持。


                                             We're reading

合作探究”这一板块的内容由肖怡蔚老师主讲。肖老师先带领大家研读理论依据,通过形象生动的图解让大家深刻理解了合作探究的定义:共同探索挑战性问题,并且解决这一问题,来实现促进所有成员的成长,即组内成员们能在项目中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来实现能力和思想上的突破和飞跃。

随后,肖老师结合两个案例,深度解析了“什么是好的合作探究”、“如何开展合作探究”,帮助老师们进一步明确了:项目化学习中的合作探究需要老师们通过一系列的引导,帮助学生形成合作意识;给予学生一定的支架支持,指导学生正确地进行团队组建、项目管理和深度探究。


DAY 03

形成与修订成果&出项与复盘

                                            We're reading

形成与修订成果”这一板块的内容由杨婕老师与大家分享。杨老师结合《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一书,为大家阐述了“什么是好的成果”,并进一步提出了项目化学习要有“以终为始”的成果筹划。

与此同时,杨老师也提醒我们:项目成果的形成和打磨都需要时间;成果需要不断地迭代和修订。而这种不断完善和改进的过程,也是学生提升严谨性、精益求精并对成果中所蕴含的关键知识进行深化的过程。


                                             We're reading


出项与复盘”这一板块的内容由陈鑫老师带领大家共读。过程中,陈老师就“什么是好的出项”做了重点解读:

一、出项是学生的,也是为了学生的。出项时应该让每一位学生或每一个小组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成果。

二、出项活动不仅要展示成果,更要反映参与者的成长。出项要展现学生遇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还要给学生说明自己观点、陈述自己收获的机会。

三、出项要给学生发自内心的激励和仪式感。


四、出项要让学生有和真实世界对话、反思的机会。

通过陈老师的解读,老师们认识到:一个好的出项一定是为了学生的,要尽可能的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各类仪式感满满的活动得到更多的发展空间。好的出项离不开所有人的支持,不同人员在出项活动中承担着不同的角色和任务,只要每一个人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落实好自己的任务,那么这样的出项一定会让学生从中收获更多、更好的成长。


共读感悟

真知灼见,源于智慧互启。短短三日的线上共读打开了老师们对“项目设计与实施” 的认知新大门,在丰厚了理论底蕴的同时也获得了实践导引,大家收获颇丰,感触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