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学校里年纪最小的学生,一年级的孩子们对校园里的一切都很新奇。雨天是孩子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在学校生活一段时间后,孩子们发现雨具使用后会沾上雨水,将雨具带入室内后易把地面弄湿。
本项目依托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第11课的内容,用“如何有效进行整理和收纳”这一本质问题重构已有的知识与技能,提出了“我是小小收纳师,如何为雨具打造一个家”这个驱动性问题。学生在这个项目中经历了“发现雨具堆放问题--问题解决--自我建构--迁移应用到日常物品的整理”的学习过程。在项目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增强“自己的事自己做”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提升核心素养。
1.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热爱学校和班集体,提高责任意识。
2.学会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增强担当精神和参与能力。
·本质问题:如何掌握整理和收纳的基本方法,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有效收纳?
·驱动性问题:如何设计一款合适的“雨具之家”?
01入项学习,发现问题
管理好自己的物品,并能举一反三,是孩子自我概念成长的重要能力。"生活即教育",孩子在学会管理自己物品的过程,就是建立整理意识和思维,培养自律习惯的过程。基于教材第11课《让我自己来整理》内容,师生交流整理和归类的好方法,学生具备了初步的整理和自理能力。因此,对于下雨天观察到的雨具摆放脏乱现象,学生也能举一反三,考虑如何对其雨具进行合理摆放。
02讨论方案,设计草图
学生围坐成几个小组进行圆桌讨论,大家头脑风暴,提出各种各样的建议和解决方案,并着手设计方案,形成“雨具之家”的初步设想(1.0版本)。
同学们发现,如果想让雨具进行分类,我们可以设计不同的收纳空间来放置不同的雨具。设计图纸展现了孩子们的奇思妙想:有的想设计一排柜子,利用柜子里不同的空间划分放置雨具;有的将挂钩与柜子相结合,考虑到了不同雨具的样子;有的根据雨衣特点,模仿家中的衣架进行设计......
完成1.0版设计图后,各小组进行讨论和评价,选出最受欢迎的设计图。在评价的过程中,学生发现1.0版设计图存在的问题:造价昂贵、空间占用面 积大、不易收放、难以普遍实施等,进而思考:能否利用走廊的一面墙进行修改设计?最后师生共同讨论出2.0 版设计图。
03初步实践,改善优化
小组成员集思广益,分工准备好材料,根据设计图实践搭建“雨具之家”。有的同学认真地制作各类雨伞,有的同学商量着粘贴木条,各个小组脑洞大开,每个模型都是同学们智慧的结晶。搭建结束后,请小组代表交流搭建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在讨论过程中,孩子们发现新的问题:2.0 版本的设计图存在哪些问题?又该如何解决?除了安全性,美也是整理收纳的一部分,学生就钩子、塑料管等材料的美观度展开交流。此外,学生还对搭建的稳定性和承受度等方面提出了质疑并给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对2.0版本的设计图进行升级优化。
04作品展示,成果汇报
项目结束后,班级进行成果汇报,将实施过程中大家的成果请小组代表进行班级展示,大家集体交流评价。孩子们看着小组作品,成就感满满。在欣赏完其他组的作品后,对自己的作品也能有些新启发。小组间互相取长补短,各有成长。
“雨具之家---收纳大比拼”项目的实施让一年级的学生对空间大小、分类等有了更深的理解,让孩子自己动手,学会自我收归,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雨具之家“设计项目从一开始的理论设想到最后终于实践落地,整个学习过程虽充满困难,但是过程中学生和老师都得到了一定的收获和成长。
羽山校区 地址:羽山路1476号 电话:58334513
海防校区 地址:海防新村60号 电话:58856856
芳菲校区 地址:繁锦路1165号 电话:50651528
万德校区 地址:栖山路1007号 电话:58602972
上海市第六师范学校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