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师附小图书馆9月图书推荐
新进图书:
《认知突围》 蔡垒磊著
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吗?这事还真值得商榷。就物理空间来说,我们的确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但在精神空间层面就不一定了。虽然我们的器官的构造大体相同,但摄取信息以后在大脑里面加工出来成品,可能就大相径庭。问题出在哪里呢?肯定是大脑这个加工器的问题,我们讲起简单归纳为两个字:认知。
重新认识自己——没机会真的怪不了运气
重新认识知识——知识不是无用,是你不会用
重新认识金钱——无节制的省钱是个大坑
重新认识时间——时间用在哪儿,决定你是谁
重新认识关系——尊重界限,找准自身定位
重新认识人生——格局,决定你的世界
《美丽之间》 【美】弗兰克。维尔切克著 兰梅译
神是宇宙万物的大设计师。
伽利略深信物质世界均围绕着“美”这一核心并将这个理念授之于众:“经上帝之手所缔造的每一件天工都闪烁着造物主的光辉,我们在天堂这部敞开的书本上对其崇高和荣耀一览无遗。”
在艺术史上喜欢老派风格的人们仍然可以用这一风格特有的标准欣赏它,旧风格还可以为新风格的人才辈出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牛顿研究光学、微积分数学、运动和力学,将人类运用数学解释自然的雄心和精确度都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开普勒、牛顿和麦克斯韦也都说过类似的话,对于所有这些探索者而言,找寻映衬着上帝光辉而呈现于物质世界的美好事物则是他们探索的终极目标。这个目标激励他们前行,化成了神圣的使命更坚定他们的信念。
《风雅集》吴钩著
我们端详宋画,可以比较明显地感受到宋人的“格物致知”精神。宋朝画家讲究细致地观察事物,然后力图准确地将它们再现出来。北宋的书画鉴赏家郭若虚主张将画家训练成一名植物家与鸟类家,这样才逼真、传神地画出好的花鸟画。
从历史研究的角度来看,如果说宋代是漫漫历史长河中一处发掘不尽的文明富矿,而宋画则为我们打通了一条风景更加宜人的小径,摆在诸君眼前的这本小书,便是我从宋画小径进入历史现场,让我们细细品味大宋文明之瑰宝。
《瓷行天下》胡辛著
从北宋到南宋,重文轻武,文化从开放转向自我认同,青釉瓷里渗透天地的审美志趣。从华夏文明而言,海上“丝绸之路”实现了跨文化交流和交换,富庶的宋朝催生产神秘的元青花,元青花标志着中国瓷由单色釉进入彩瓷的时代,历史还证明明清瓷器已经征服天下是中国瓷器走向海外的黄金时代。
教师专业图书:
《阅读疗愈师》【法】迈克尔,于哈斯著 郑诗诗译
“从来没有人为了读书而读书,只有在书中读自己,在书中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阅读疗愈师,以书为药,以书治人,不会对任何人冷漠,坚信人生的疑难杂症都在书中找到疗愈。然而,疗愈师有着自己的隐痛嗜书如命、女友的离去、家庭关系的僵化。医者不自医疗,疗愈师在字里行间寻找着幸福的真谛。
人物传记:
《余光中——诗歌精读》 余光中著
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最美文化:
《国家相册》新华社《国家相册》栏目组
——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家国记忆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我国全面停止了高考。只有少数工农兵学员可以通过推荐进入大学。1968年起,1000多万城市初中、高中生离开学校,插队到农村,称为“知识青年”。那是读书无用论盛行,国家教育体系遭到巨大破坏。
1977文革结束后再次复出的邓小平,推动第一件大事就是恢复高考。数以万计在困苦中彷徨的中国青年带来了希望。“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年冬天,570万考生进入考场,经过11年积压,师生、夫妻、甚至父子同时参加高考的现象都不罕见。
改革开放40年,《国家相册》让5000余幅曾经沉睡的经典历史影像活了起来,在历史记忆和令人感受中找到契合点,力图唤醒更多人与历史沟通,为改革开放献上一份独特的纪念。
经典重读:
《论语全书》 孔子著 思履译注
领悟先贤哲思,修养自我心灵
塑造个人风骨,创造人生辉煌
在漫长的中国古代社会中,《论语》成了中国社会的圣经,大到齐家、治国、平天下,小到个人的待人接物一言一行都在它的规范之中,想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就不能不读《论语》。
宋江欢编著
羽山校区 地址:羽山路1476号 电话:58334513
海防校区 地址:海防新村60号 电话:58856856
芳菲校区 地址:繁锦路1165号 电话:50651528
万德校区 地址:栖山路1007号 电话:58602972
上海市第六师范学校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