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师附小图书馆10月图书推荐
新进图书:
《宝贝宝贝》 周国平著
人与人的相遇,是人生的基本境遇。爱情,一对男女原本素不相识,忽然生死相依,成了一家人这是相遇。亲情,一个生投胎到一家人,把一对男女认作父母这也是相遇。友情,两个灵魂的共鸣和相知,这时相遇就是一种缘。让我们珍惜人生中的每一次相遇。 一个小生命以纯粹的形态出现,那样招我们喜爱和反省,这时候,我们生命中的本能觉醒了,我们突然发现,生命本身是巨大的喜悦,也是伟大的事业。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关心则乱著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这是一部古代女性励志作品:宅门恩怨下的暗潮涌动与礼教伦常的束缚与抗争。一幅古代市井家宅生活图卷,看似波澜平静处惊不变实则暗潮涌动,庶女明兰出生卑微却通过自身的努力得到大家族的肯定,收获一份美好的爱情。作者用词华丽,语句通顺,读来舒心惬意,是一本值得推荐的好书。
《美的曙光》蒋勋著
美是一种感受力,人类走过了沉重的石器时代,走过了含蓄、木讷的陶器时代,终于来到了青铜时代。
青铜时代是人类文明的第一道曙光,从中国商朝的毛公鼎、四羊方尊到法国罗丹雕塑青铜的全裸男子,他的脸部表情好像被清晨的第一道曙光唤醒的样子,他慢慢睁开朦胧的眼睛,罗丹把握了人类意识还没有完全清醒的刹那,名为“青铜时代”。
《马克思画传》中共中央著作编译局
马克思的一生波澜迭起,马克思的理论博大精深,他生活的年代充满了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斗争,正如唐人韩愈所说:“纪事者必提其要,篡言者必钩其玄”只有用提要钩玄、取精用弘的方法,才能精准、简洁、鲜明地再现马克思的壮丽人生。
教师专业图书:
《汉字与中华文化十讲》王宁著,国家图书馆整理
人类有了文字就开启了文明的时代,文字的产生是蒙昧通向文明的路口,是中华文明的开端。我国最早的“文字”符号是殷墟的甲骨文,从甲骨文记录的卜辞看,它是商代的文字,距今大概有3400年的历史,在四千多个不重复的甲骨中,到目前我们只有1千个字认识。因为有了汉字,我们才能书写历史传承历史。汉字的起源是一个人类学、历史学、文字学、考古学的交叉课题,是一门需要深入研究的学科。我们对于汉字的研究任重道远,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认真学习汉字。
人物传记:
《我的伯父伯母周恩来邓颖超》周秉德著
本书作者周秉德女士是与周恩来和邓颖超最密切的长侄女,她以细腻翔实的笔触饱含深情地回顾了同伯父伯母在一起时的点点滴滴,令人感慨而动人,掩卷却难以忘怀。让我们更真切的领略到两位伟人的风采,特别是周恩来无以伦比的胸怀和情操。书中还披露许多鲜为人知的内容并配有数百幅珍贵的历史镜头。
最美文化:
《北上》徐则臣著
夜幕垂帘,天似穹庐,夜空蓝黑,星星明亮。
一条河活了起来,一段历史就有了逆流而上的可能,在看不清的历史里,很多东西沉入了运河支流,大运河申遗成功前夕,埋下去的终被发掘出来,这是近年最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经典重读:
《微观国学》 余世存著
在研习古典的过程中,我意识到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提出“整理国故”的主张并非无的放矢,善待自家的文化财富乃是每一代人的使命。
我们读经典,会看到经典作家们各自的三观,韩非子虽为人诟病,他的史论却跟现代的唯物史沾边,荀子是儒家圣贤却被人尊为“社会学的鼻祖”。诸子各有的个性和思想就是我们现代人对历史、生活、和世界有自己的解释。三皇五帝五千年的变迁,我们当代人研思编篡众说纷坛,我们固然在创造未来也在重构叙述历史。
宋江欢编著
羽山校区 地址:羽山路1476号 电话:58334513
海防校区 地址:海防新村60号 电话:58856856
芳菲校区 地址:繁锦路1165号 电话:50651528
万德校区 地址:栖山路1007号 电话:58602972
上海市第六师范学校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