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视
芳菲记忆
又到一年毕业季,五年级的学生即将迎来小学生涯的尾声。对于“毕业”,学生或许紧张、或许兴奋、或许迷茫、又或许充满斗志。即将步入中学的他们,也都想为自己的小学阶段划上完美的句号,但由于突如其来的疫情,学生们见不到润物无声的老师,也看不到朝夕相处的同学,更到不了书声琅琅的校园。大家只能无奈的各自居家,独自面对这本该被隆重对待的离别。
在疫情的突袭下,即将毕业的学生纷纷通过导师关爱群,向老师表达了对小学时光的不舍,并且提出疑问:“我们什么时候能见面呀?”这一问题让教师有感而发,何不让学生通过自己来创造毕业记忆,让这一时刻更加充满意义。因此,《珍视·芳菲记忆》活动项目应运而生,它满载了学生的期许,承载了学生的活力,充满了学生的感激,是五年级学生自己创造的“毕业”记忆。
通过调查,收集资料,了解并感知同伴对毕业形式的需求。
结合活动目的,了解纪念的方式和内容,从而产生对此次项目化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针对居家学习这一特殊时期,通过讨论、研究,探索出最适合当下的毕业纪念形式,提高学生的探究的能力。
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及学习制作推文相关方法,提高深度思考和逻辑分析能力。
根据制作推文的需求,科学分组、合理分工,提高交流与合作探究的能力。
在疫情导致的特殊居家时期,通过项目化学习调节心态、发展友情、提升综合能力。
《珍视·芳菲记忆》项目的实施过程,全程在线上开展,对即将毕业的五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学生对于“毕业”这一个时刻有着特殊的情结。调查发现学生认为“毕业”是能代表他们成长的重要时刻,应当值得纪念和珍藏,而不应该被疫情阻挡。具体过程如下:
提出问题
发布《居家时期学情调查表》了解学情。
明确驱动性问题,完成入项。
理解问题
发布问卷,了解纪念方式。
收集资料,了解制作纪念册的意义。
发布学习任务单,知道需要纪念的内容。
汇总数据,确定以推文为形式及所需内容。
初步成果
发布任务,明确任务。
根据学习资料,掌握制作流程。
分组分工,初步设计方案。
交流讨论
组内探讨优缺,改进设计方案。
完成定稿,班内交流。
最终成果
各组完成推文制作。
交流展示,完成评价表单和学习日志。
推选最优推文发布。
为了让线上项目得以顺利推进,教师借鉴了深度阅读的设计策略,在项目实施前向学生发布了kwl表,希望能够启发学生在项目实施中主动思考,能让他们的学习过程和思维能力都达到一定深度。
KWL自评表
我们想要什么?
1
巧用交流工具,主动提出问题
项目伊始,教师利用晓黑板发布了《居家时期学情调查表》帮助学生明确真实的需求,提出本次项目的本质问题:毕业季来临,怎样好好告别,面对未来?并且以此表来引导学生确立项目主题,明确驱动性问题:临近毕业,同学和老师即将离别,但疫情来袭,让大家无法相聚,相互留念。请你帮助你的同伴们,想一想如何制作一款毕业纪念册,让大家留下小学时光的宝贵记忆,好好告别?
居家时期
学情调查表
在任务和问题的驱动下,学生利用居家时期互相交流(晓黑板、微信等),通过线上讨论,学生又主动提出了新问题:“纪念册形式多样,怎么选择呢?” “要纪念些什么?”“可以做电子相册吗?”等。这时,教师鼓励学生运用社交工具建立聊天群,引导学生对驱动性问题再思考,能围绕“呈现纪念作用的形式”“多元化的内容表达方式”“设计与排版”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自主学习,希望能在最后展现一篇合情、合意的毕业纪念推文。结合沟通后的深入思考,教师还帮助学生将问题分解,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更深入地学习。
问题分解
师生共同利用熟悉、操作简单的交流工具,外向的学生发语音,内向的学生编辑文字,大家都逐渐大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疑问。这样的线上交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2
善用平台功能,增强学习效果
子问题1:如何了解五年级毕业生喜爱的纪念方式?
子问题2:针对特殊的居家时期,如何确定最适合当下
的纪念册形式?
学生有了问题意识后,就会主动提出问题并且寻求解决方法。项目围绕着“毕业纪念”开展,学生发现需要最先知道有哪些是纪念册的呈现方式,因此他们寻求了老师的帮助,教师根据他们所需了解的信息,帮助学生设计制作一份关于五年级学生喜爱的纪念方式的调查问卷。但是线上项目不比线下项目,可以在学校随时探访展开调查,进行快速地信息收集,所以学生还需多进行一步:选择适合的问卷发布工具。经过短暂的讨论后,他们决定利用晓黑板的调查功能来进行,最后超过半数的学生参与调查,学生根据收集到的信息,获取到了有效的研究资料。
调查问卷
学生还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晓黑板“作业通知”的这一功能,完成了《学习任务单》,最终,根据获得的资料,研究分析,确定了纪念册形式为制作微信公众号推文。
学习任务单
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发现其实自己可以承担许多,也更主动地参与到项目中。教师作为辅助,还帮助他们一起设计了《调查问卷可信度与有效度评价表》,让学生能够更严谨地学习,增强学习效果。
调查问卷可信度与有效度评价表
我们能学什么?
1
制定分工计划,学会合作探究
子问题3:如何确定毕业册的内容,设计构思,
能让同伴感受到纪念意义?
毕业纪念册形式的确定,让学生斗志满满,但是他们并不熟悉公众号推文的制作方法、制作平台、制作要求等,教师及时为他们推荐“秀米”软件,以及有关制作的一些教程视频,鼓励他们大胆设计。
学生在自主学习相关资料后,表达了想法:分工合作。如何合理分工才能既体现公平又保证效率呢?为此,教师提供了分工参考表,提示学生可以根据制作推文所需的不同内容,如插图、文案、排版等工种进行分组,这样不仅能提高制作推文的效率,还能让学生各自展现自己所擅长的部分,凸显个性。
分工参考表
分组分工后,各小组在组长的安排下,积极讨论,最终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各组的设计方案和思路。
向下滑动查看
为了检验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效果,教师组织了学习自查互查的环节,让各小组在完成了设计方案后,根据《学习自查(互查)表》进行自评互评,这样的评价表单,有助于学生改变单一的思维方式,学会换位思考,多方位思考,多样化解决问题,同时也帮助学生掌握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提升沟通表达能力以及学习效率。
学习自查(互查)表
滑动查看更多
2
记录学习日志,学会问题解决
子问题4:如何优化毕业纪念册,展示最终成果,
能让同伴产生共鸣?
项目行进到尾声,各组在晓黑板讨论区进行推文的展示。大家根据《成果评价单》评价标准,从思想、适切、创新、美观和操作这五个方面进行衡量,并决策出最优毕业纪念推文。
展示评价结束之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回顾,并由组长完成《学习日志》。《学习日志》的记录是对整个项目过程的回顾、反思和重新认知,他们需要回忆项目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寻找解决困难的方法——检验方法的有效性等过程,从而顺其自然地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
《珍视·芳菲记忆》推文成果图
<<<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
成果评价表
我们会有什么?
1
自主学习有激情
通过本次项目的实施,学生会发现,“学什么?”“要什么?”等问题是他们对学习的真实需求的切入点,在教师的带领下,让学生在本次项目中获得真实的知识和真实的能力,是最真实的两个层面。整合现阶段的五年级学生对毕业形式的看重,开展线上项目,以制作毕业纪念册为主要任务驱动,让学生在项目化学习中感受自主学习的魅力,展现对深度学习的激情。
2
思维能力有突破
《珍视·芳菲记忆》整个项目行进过程都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一大考验。随着项目的深入开展,学生已初步具备自主探索的意识,形成了一些自己的研究思路,也具备了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信息整合能力,还会自主摸索出适合自己的线上交流工具。他们展现了强大的低阶认知策略的基础能力,以此助力调研能力、决策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高阶认知能力的发展,打破自己的思维固定模式,尝试突破,达到学习深度。
开展线上活动项目,对教师和学生而言都是一大挑战,也是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适应并习惯的挑战。
挑战学习模式:从线下到线上的磨合探索
本次项目化学习是学生和教师对于学习模式的挑战,不同于往日的线下项目,能够直接交流观点,进行思维碰撞,如对于推文内容的确定,小组成员无法直抒胸臆,需要将想法转变成文字表述,语言描述或者构思绘制等方法进行表达,而教师也面临着无法完全明确学生的意图导致指导不及时等阻碍。因此,开展线上项目对于教师和学生均是一次巨大挑战,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平台发布任务、挑选简易的社交软件进行有效沟通等,线上项目如何有效开展是我们今后还需慢慢磨合探索的。
挑战角色意识:由传授变引导的摸索实践
项目化学习本就是以学生为主要教学主体的学习过程,在线下开展项目,教师尚且可以循循善诱,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主导地位。而在本次线上项目中,在项目准备阶段,学生容易过分依赖于教师,无法清晰的了解自身对毕业纪念册的需求,而教师也并不如线下项目一样自如转换角色,容易代替学生作决定。教师需要及时进行角色转换,在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时多倾听,鼓励学生多表达,让学生感受到制作毕业纪念册是满足他们的真实需求的,实践过程中,他们能在潜移默化中抓牢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角色,是被教师引导而非被教师传授。在线上项目化学习中,角色意识对教师和学生而言也是一大挑战。
通过本次项目的实施,值得欣慰的是,让学生在居家学习的特殊时期,帮助他们找到平衡,从而更好地告别小学,珍视芳菲记忆,能够有冲劲地迈入中学阶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找到一些力量,提升综合能力,展现自身价值。
心之所“项”,方能致远。
项目化学习,我们依然在路上……
TO BE CONTINUE...
羽山校区 地址:羽山路1476号 电话:58334513
海防校区 地址:海防新村60号 电话:58856856
芳菲校区 地址:繁锦路1165号 电话:50651528
万德校区 地址:栖山路1007号 电话:58602972
上海市第六师范学校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