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师附小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四年级美术学科项目实践探索
————艺廊畅想
发布时间:2023-09-18 18:14:23   发布人:姚勤   信息来源:暂无   点击次数:0


艺廊畅想

六师附小四年级美术学科项目实践探索

项目概述

这个项目是面向四年级学生的美术学科项目。之所以确定这个项目,是因为上教版美术教材中都有《走进名作》和《感受民间艺术》单元的教学内容,需要学生了解一些名家名作和传统民间艺术,并且学校有着一条需要改造成艺术长廊的走廊。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学情和艺术新课标,将本次项目的驱动性问题定为:二楼长廊是附小学生去往美术教室的必经地,但这条长廊却昏暗空旷,毫无艺术气息。请你想一想,如何能为二楼长廊增添艺术氛围?在本项目中,学生会经历寻找适合的画作、安排合理的周期、构思合适的分区等过程,最终设计一份符合学校实际的艺廊改造方案,学生的创造性体现在如何为规划分区,如何整合不同类别的艺术作品,如何展示改造方案,学生在项目过程中对于传统艺术的技法与艺术家创作的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也会对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有更自信、更准确的表达。

项目目标

学科目标

1.知道中外艺术家及其作品,以及不同风格。

2.知道传统民间艺术作品及其不同种类。

3.能欣赏不同表现形式的美术作品,表达自己对联系艺术和生活的感受。

4.能设计一个体现艺术氛围的艺廊方案,整合归纳不同的艺术作品。

素养目标

1.创造性实践:学生从自身需求出发,设计一份适合附小艺廊的改造方案。

2.探究性实践:学生在探究艺廊作品展示的可行性上暴露问题,运用欣赏四步法进行分析,寻找适合的作品。深入研究解决类似二楼走廊主要往来人群、宽度限制、作品分布问题时,让学生更 全面的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案,得到自我价值的提升。

3.审美性实践:学生在整合归纳有效信息、整理筛选不同作品风格、不同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的艺术作品的过程,汇总在绘制思维导图,设计艺廊规划方案(展示方式、演说方案等)、思考整体编排统筹等都需要展现审美能力。交流形式上的美观,语言表达的优美,能让学生通过认知观念和审美观念的结合,寻找到有效解决问题并说服对手的能力和方法。

4.问题解决:学生独立思考,互相交流,共同制定艺廊方案的策划标准,用于真实问题的解决。按照共同的目  标,在项目实施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遇到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学习深度,培养问题解决的高阶认知能力。

5.决策:学生通过交流、讨论等形式,共同依据标准理性地决断出可行性最高的、最切合实际的,同策同力,共同思考,交流碰撞,最终艺廊策划方案的呈现。


项目设计

·本质问题:

如何用美术创意装扮生活?

·驱动性问题:

  二楼长廊是附小学生去往美术教室的必经地,但这条长廊却昏暗空旷,毫无艺术气息。请你想一想,如何能为二楼长廊增添艺术氛围?

·子问题:

子问题1:什么是校园艺廊?怎样了解同伴对于艺术的需求程度?

子问题2:在校园艺廊中,应选择怎样的艺术作品?

子问题3:怎样合理分布作品?

子问题4:怎样的校园艺廊,能让同伴感受到艺术氛围?


项目实施

前期调研:

1.组织学生完成《学情调查表》。

2.组织学生完成《KWL表》前两项。

入项活动:

1.真实情境:组织学生穿过二楼长廊,到达美术教室,交流路程中的感受。

2.开放式提问:你的直观感受是什么?有办法改善吗?你心中校园里的艺术长廊是怎样的?     

3.确定驱动性问题:二楼长廊是附小学生去往美术教室的必经地,但这条长廊却昏暗空旷,毫无艺术气息。请你想一想,如何能为二楼长廊增添艺术氛围? 

4.头脑风暴,分解驱动性问题,形成问题链。

子问题1:什么是校园艺廊?怎样了解同伴对于艺术的需求度?

1.街头采访:确定采访内容,向二号楼同学进行随机采访。

2.整理采访结果,整合有效信息。

3.讨论小组合作的规则,合理分组分工。

子问题2:在校园艺廊中,应选择怎样的艺术作品?

活动一:艺术作品初现

1.根据采访结果,小组讨论,合作完成作品推荐,并说明原因。

2.汇总学习单,各组班内交流,寻找适合校园艺廊的艺术作品标准。

3.各组划分作品类别,讨论更换周期,完成《艺廊首期作品鉴赏单》。

子问题3:怎样合理分布作品?

活动二:分区布局初显                  

1.收集二楼长廊的信息(实地照片、实际尺寸、灯光布局等),绘制简易平面图。

子问题4:怎样的校园艺廊,能让同伴感受到艺术氛围?

活动一:车轮式讨论                     

1.各组车轮式列举改造方案提纲(作品分布,更换周期,数据获取,往来人群等)

2.自由补充。

活动二:初步形成方案

1.各组根据共同探讨的提纲,绘制思维导图。

2.完成艺廊改造方案的撰写或制作。

评论与修订:

1.组内讨论,修改方案,确定最终展示形式。

2.制作展示方案汇报。

3.各组交流,展示最终的艺廊改造方案。

4.共同决策出最优方案。

反思与迁移:

1.完成《KWL》表中最后一栏。

2.完成《学习日志》,回顾项目过程。

出项

利用出项计划图工具,组织学生完成出项计划,回顾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历程,来衡量此项目完成的有效性。

项目反思

改进  

1.打破单一的学科壁垒

  《艺廊畅想》项目虽然归类为美术学科项目,但是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学生也通过了将自己已掌握的综合知识运用到了解决本项目问题的过程中,因此教师不能过分强调项目种类,让学生被单一学科局限。

2.开拓固有的学生思维

  本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在学生为艺廊筛选作品这一环节,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些成熟艺廊的资 料的资源型支架,能让学生开拓思维,不被作品本身局限,也可以考虑到作品展出的环境布置,比如墙面风格、区域规划的氛围等。这样做还能让学生依托于美术的 “欣赏 ·评述”的艺 术实践中,能顺其自然的知道欣赏作品的四步法,也能通过项目进程中的诸多讨论环节,慢慢变得敢于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这一艺术鉴赏能力也能迁移运用于之后的学习中,所以帮助学生开拓思维是十分重要的。

反思  

1.联结美术知识,让学习更扎实

  本次项目任务需要学生利用美术的欣赏 ·评述艺术实践的知识,也需要学生充分调动学习经验,对驱动性问题进行不断分解,将以往掌握的美术技法、美术语言、美术思维等应用在本次项目中,形成知识网络。例如在项目实施至艺术作品初探的阶段,就需要学生利用欣赏四步法,欣赏描述作品、分析作品形式、解释作品内涵、评价反思作品,从而让学生在完成此任务的过程中,让欣赏学习有”法“可依,完成一件作品由”赏“到”鉴“的深度。

2.发展综合能力,让素养更落地

  项目化学习引导学生将自己探究到的规律运用到现实问题中,解释并解决现实问题。深度学习的亲身实践、合作探究,调动学生多维度的思想,如在本项目实施至车轮式讨论的环节,需要学生通过讨论完善艺廊设计方案的构思,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学习主动性、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思维的创造性等方面都潜移默化的发生了变化,切实推动核心素养的落地。

3.培养高阶思维,让学习更深层

  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任务都没有标准答案,教师需要“放弃”课堂的主动性,退居幕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去探寻他们所需要的真正的解决方法。如在此项目中,学生对于最后展示方案的方式有了不同意见,教师只需提供适合学生此阶段的学习支架,帮助学生更好更有效率的得到对于他们而言最合适的方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运用决策这一策略,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让学生成为了项目的主人,更主动的学习,更深层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