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交流
杨兆顺先进事迹
发布时间:2012-10-29 00:00:00   发布人:六师附小管理员   信息来源:暂无   点击次数:2,597

杨兆顺先进事迹报告会

 ——杨兆顺

  在普陀区紫藤苑小区,几乎没人不认识党总支书记杨兆顺:他心宽体胖嗓门大,嘴里没有官话套话,口口声声都是老百姓爱听的“草根语言”。

  他曾经一句话让扬言自焚的人放下汽油桶;让“五进宫”的汉子成功戒毒、找到工作;还曾使黄赌毒蔓延的“重灾区”变成市级文明小区;创出“便民服务信息平台”等多项社区管理新方法……

   419日上午 ,杨兆顺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普陀区图书馆举行。普陀区的近千名机关干部和社区群众参加报告会,聆听紫藤苑小区居委干部、搭档民警和社区居民讲述杨兆顺十余年社区工作中的点点滴滴。

  居委会干部眼中的老杨——

  “敢啃硬骨头”

  “紫藤苑”这个名字,听起来很美,却一度是整个普陀区最难管的小区。上世纪90年代末,普陀区在最大棚户区“两湾一宅”原址建起中远两湾城,老房居民大多动迁到桃浦镇紫藤苑。同为“两湾一宅”人的杨兆顺,也随大家一起动迁到此,于1999年担任居民区党总支书记。

  杨兆顺第一次对8000名居民“大走访”时,就被统计数据吓了一跳:吃低保的493人,下岗待岗人员810人,受过行政处罚以上人员332人,吸毒者还有48人……弱势群体几乎占居民总人数的一半。当时,杨兆顺便和居委会干部说:“上海恐怕找不出第二个这样的小区,不管小区有多难管,居民都是我们的叔伯、兄弟和姊妹,不仅要管,更要帮。”

  搭档多年的居委会主任黄扣兰,在报告会上流露出对杨兆顺的敬佩:“他敢啃硬骨头,从最难管的问题入手。”小区里有两条“出名的马路”, 300长的银杏路,最多时开出18家棋牌室,常有人在此聚众赌博;而白丽路上的发廊、足浴店一家挨着一家,打架斗殴时有发生。杨兆顺配合公安机关,带着社区近百名党员着手整治,挨家挨户劝说房东别做违法事、不要将门面出租给别人从事赌博、色情活动。好不容易取缔了非法经营的店面,他又组织党员和居民志愿者成立治安巡逻队,及时上报小区里的各种治安隐患。2002年上半年,最难管的紫藤苑,被评为上海市安全小区,先后荣获110项全国、市、区级荣誉。

  不管哪个发展阶段,社区管理总会有一两块“难啃的硬骨头”。怎样找到“硬骨头”,从哪里下口“啃骨头”?杨兆顺说得朴实:“都由居民说了算。居民对小区稳定不满意,我们就抓稳定;对生活不便有意见,我们就从便民小事做起。”多年来,居委会干部学着杨兆顺,有空就到居民家里坐一坐,去街巷楼道走一走,去小区周围转一转。

  普陀区区委书记周国雄仔细聆听事迹报告。他说,杨兆顺把一个涉赌涉黄的治安“重灾区”变成全国文明社区,在此过程中积累了一套社区管理“草根经验”,这套经验说复杂也简单,只要坚持群众路线,就能在平凡岗位上取得不平凡成绩,很值得各级干部学习借鉴。

  社区居民眼中的老杨——

  “有一副热心肠”

  “我的前半生,几乎都在穿制服人的管教下度过;我的后半生,却穿上制服当上了保安,这一切,都要谢谢杨书记……”报告会上,社区居民、小区保安队长夏贤明动情地回忆起他与杨兆顺多年的缘分。

  老夏曾是社区里有名的“刺头”,30年的生活里有13年在牢房里度过。2002年,他准备把自己唯一的财产——紫藤苑一室一厅的动迁房低价卖掉。杨兆顺得知消息,二话不说找到下家,帮他退了定金要回房子。为了防止老夏犯毒瘾,杨兆顺索性住进他家,为他洗衣服、做一日三餐,还甚至帮他清理失禁的大小便,同吃同住一个多星期。慢慢地,老夏摆脱了毒瘾,更把杨兆顺视为“第一个佩服的人”,他希望自己积极转变,不要让杨兆顺失望。

  杨兆顺逐渐察觉到老夏身上的细微变化。一次,他拿出一套保安制服放在老夏面前:“从今天起,你有了一份保安工作,相信你能做好。”从此,穿上制服的夏贤明格外珍惜岗位,管理小区车辆停放、垃圾堆放处理、夜间治安管理等格外带劲,在今年年初一次救火中还被烧掉了眉毛。老夏哽咽地说:“几十年来,我伤透父母的心,他们不让我回家吃年夜饭,每个春节我都孤单度过。今年,父母终于重新接纳了我。”

  这番话,让台下不少居民感同身受:“居民有困难,有要求,他从来不推,哪怕是别人看来办不了的事,他也能办成,凭的就是真心。”

  有居民回忆,去年4月,一名困难老人去世,家属吵到杨兆顺那里,要求补助3000元,超过了相关部门的规定金额。无论怎样解释,这位居民都不听,扔下一句话:“过两天,我把死人埋在小区花坛里!”当晚,杨兆顺戴着黑纱拿着花圈到这户居民家,在老人遗像前跪下,连叩三个响头。居民受了感动,主动收回无理要求:“杨书记是个热心肠,他把居民当自家人,我们就把他当自家人。”

  社区民警眼中的老杨——

  “创新思路不断”

  紫藤苑社区民警徐志刚说,刚从部队转业后,杨兆顺带着他一起解决社区事。不少看似无法解决的“怪人怪事”,杨兆顺总能想出好点子。小区独居老人多,到了春节大家想为老人做点事,可手上钱又不多。杨兆顺灵机一动:“一家出一个菜,一起和孤老们吃顿年夜饭!”就这样,你家一个菜,我家一个汤,他家一个点心,孤老们享受了个热热闹闹的“百家宴”。

  “能够想出点子破解难题,跟他平时细腻的工作作风分不开。”徐志刚回忆,自己熟悉电脑技术,杨兆顺在实施人口管理时,启发他带头制作了一本社区“电子信息词典”,将小区人口各种信息输入自行开发设计的电脑软件。杨兆顺这个社区“百事通”不断提出建议、分析情况、排摸调查,让词典信息更加丰富,管理更加高效。

  普陀区真如镇副镇长孟庆源听着报告颇有感触:“一个小区,就是一个小社会,管理需要不断创新方法。”杨兆顺组织成立了234名党员队伍、综治站队伍和平安志愿者队伍,要求大家“管好自家人、看好自家门、护好自家楼”;带领社区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了解情况、第一时间现场处置、第一时间化解矛盾”,将原本治安状况靠后的社区打理得井井有条。社区管理,最重要的力量还是老百姓。杨兆顺成立了居民荣誉室和荣誉墙,把小区居民获得的荣誉和互相帮助的事迹张贴出来,鼓励他们多为小区做贡献。

  原先的治安复杂区域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平安小区,居民对生活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居民们说,杨书记让居委会把最大的办公室腾出来,变成集体办公,有什么事到这个“窗口”一问就知道。如今紫藤苑开通了小区便民服务信息平台。居民要了解户籍、低保、廉租房等政策,过去要多次去有关部门了解咨询,如今杨兆顺组织工作人员将居民时常碰到的法规政策进行全面汇总梳理,分门别类存入电脑,居民不出居委会就能掌握所办事的政策和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