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学校课程实施,培育学生创新素养
上海市第六师范附属小学 沈晨曦
我们的教育应该培育什么样的人?看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表面上似乎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乃是国民素质、人才创新能力的竞争。《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出“实践创新”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9大素养之一。因此,培养学生树立创新志向、就有主动学习精神、发展创新思维和创新才能,已成为教育改革的潮流。作为浦东新区首批学生创新素养培育研究实验校,上海市第六师范附属小学以市教委《关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进一步加强创新人才培养的若干意见》和浦东新区学生创新素养培育相关文件精神为指导,以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为纲领,进一步优化学校课程实施,深化课程改革,全面培育具有探索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主动发展的快乐少年。
一、明确办学理念,丰富培养目标
教育改革是一个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我们强调创新素养的培育,并不意味着对以往教育的否定,而是在根植与学校的实际,在原有基础上的完善和提高。创新素养培养是指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它的内涵是发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题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发展。因此学校在制定“十三五”规划时,把原有的办学理念“让每个学生在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快乐成长”,明确为“让每一个学生在主动发展中快乐成长”。这一办学理念丰富了三层意思:教育要关注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教育要关注学生创新素质的提高,特别要提高学生主动发展的能力;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幸福与快乐,要让学生获得积极的人生体验。围绕办学理念,确立了“文明、自信、健康的快乐少年”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聚焦学生的六大核心素养,具体内涵为:礼貌待人、品行端正,注重礼节;敢于表达、主动合作、勇于创新;体魄强健、热情开朗、爱好广泛。学校把学生创新素养的培育作为“十三五”的工作重点,引领学校的教育改革,使其成为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奋斗的愿景。
二、重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内容
(一)丰富课程内容
课程是培育学生的主要载体。近年来,“学校计划安排下的一切有意义的活动全部构成课程”的理念已为广大教师所认同。”“十二五”期间,我们形成了“学科类课程+活动类课程”的课程结构,构建了较完善的学校课程体系。自主开发了学科拓展和活动类课程,如《象棋文化》、《阅读与表达》、《思维与游戏》、《口语与交际》、《星星秀电视》、学生社团、成长体验课程等。“十三五”规划中,对于学校课程的开发,我们提出了培育学生创新素养的发展目标:通过课程的实施,培养学生初步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和一定的创新能力。因此,学校统整“基础课”、“拓展课”、“探究课”三类课程,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形成了紧紧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立人”课程方案。“立人”是指培养文明的人、自信的人、健康的人,围绕“立人”课程方案设置了“文明的小公民、自信的小能人、健康的小主人”三大课程,简称“3R”课程。
“小公民课程”统整品德教育、公民教育、生命教育、自然教育等课程内容;班级层面的晨仪、洒扫等活动课程;年级层面的“我是小学生了、我十岁了”等五个主题的特色教育课程;校级层面的“阅读节、象棋节、科技节”等校园文化节课程。
“小能人课程”包含“语文、数学、英语”等国家规定的基础型课程;学校开发的“我爱阅读、玩转数学、快乐ABC”等拓展型、研究型课程。
“小主人课程” 包含快乐活动日、阳光体育和社团活动课程。其中,社团活动课程分为普及课程和精品课程。精品课程开设合唱、舞蹈、绘画等艺术类课程;足球、橄榄球、中国象棋等运动类课程;机器人、卡魅实验室、STEM等科学类课程;英语戏剧、嫩芽文学社、趣味数学等人文类课程。
“3R”课程在全面实施落实国家课程的基础上,以学生的真实世界和生活世界为学习内容,更有利于帮助学生获取探究学习的直接经验,形成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注重培养学生阅读与表达、思维与实践、口语与交际、欣赏与设计、发现与创造等方面的能力,能更好地发挥课程内容服务于学生培养目标的功能。
(二)优化课程实施途径
课程体系的重构,丰富了创新课程内容。此时,课程实施的途径与方式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只有优化课程实施的途径与方式,才能满足学生兴趣和发展需求,提升学生创新素养培养的有效性。
1、明晰课程目标
进一步细化“3R”课程目标,明确创新素养的内涵,制定并强化与学生创新素养相关联的课程目标。完善与课程目标相配套的课程实施方案和评价方案,提高目标的达成度。以小公民课程中的“校园象棋节”课程为例。
棋弈之旅(六师附小象棋文化节活动课程)
课程目标:
1、通过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了解和传承象棋文化;
2、以棋育人、以棋修身、以棋养德;
3、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课程内容:
第一站:象棋文化小百科(一至五年级)由星星秀电视台统一播放《象棋文化小百科》节目(校象棋组录制),开启象棋文化之旅。通过对象棋的起源、历史发展、象棋典故等知识的认识,让学生走近象棋文化,了解象棋文化。
第二站:象棋文化角(一至五年级)在教室中布置一个“象棋文化角”或“象棋文化墙”,营造文化节的氛围,普及象棋文化知识。将自己的小作品以照片形式记录在《棋弈之旅》活动手册中。
第三站:象棋元素创意作品大赛(一二年级)完成一份创意作品。大胆创新,将象棋元素融入其中。最后我们将通过网络投票的方式,选出最具人气及设计的创意作品。
第四站:象棋推广方案设计大赛(三四五年级)以《如何在国人中推广象棋》为课题,成立探究小组,通过采访、调查问卷、上网搜集等方式了解象棋文化的现状,通过比赛、宣传海报、讲座等方式推广象棋文化,最后通过文字、ppt、视频等形式展示推广的成果。各班评选出的优秀方案,由该小组团队成员在年级象棋推广大赛上进行现场演说。评出年级最优方案。
第五站:学棋品、促品德(一至五年级)通过棋品大搜索,将收集到的棋品记录在《棋弈之旅》活动手册中。将走棋中学到的棋品应用到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做一名有棋品有道德的附小好少年。
第六站:象棋擂台赛(一至五年级)寻找三个小棋手进行挑战,记录下每一次的挑战情况。每班选出一名班级象棋小能手参加年级象棋擂台赛。
第七站:寻找自己的象棋偶像(一至五年级)寻找一位象棋偶像,在《棋弈之旅》活动手册中为偶像建立一份“偶像档案”,作为自己的学习榜样。
课程评价:《棋弈之旅》活动手册
2、创新课程实施
1)打造“探究式”体验课堂。其课堂模式如下:
乐于求知 自主设计自主实践 自主讨论 自主运用
乐于创新 向往创新学会创新 追求创新 主动创新
2)实行自然、美术和社团课程70分钟长课制。长课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开展学习。
3)发挥“互联网+”优势,打造以“微课、Ipad教学和白板技术创新运用”为课程实施形式和手段的教育新模式,提升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3、引进优质社会资源
依托社会资源,与清华大学、上海科协STEM云中心、上海戏剧学院以及“根与芽”自然农法学习中心等机构合作,引进并开设卡魅、STEM、机器人、英语与戏剧、种植体验等课程,搭建平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以“英语与戏剧”课程为例。
课程
|
课程目标
|
课程设置
|
|
英
语
与
戏
剧
|
1、了解戏剧表演的相关知识
2、掌握戏剧表演的各项技能
3、提高英语听、说、读、写综合能力
4、培养创新力与想象力
5、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6、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以及人际交往能力
|
第一阶段
|
戏剧的定义
|
重音及语音语调
|
|||
情绪识别与表达
|
|||
第二阶段
|
短剧角色扮演
|
||
第三阶段
|
戏剧阅读
|
||
理解脚本
|
|||
第四阶段
|
了解编写脚本的不同阶段
|
||
创作一部广播剧
|
|||
第五阶段
|
制作一个原创脚本
|
||
第六阶段
|
选角及演出彩排
|
||
第七阶段
|
汇报演出
|
4)完善课程评价
进一步细化课程评价标准,不断完善课程评价方案,创新优化“争星本、争星榜、达人章、表扬信、游园嘉年华、星星少年营”等德育评价激励机制,加强学生全面评价和过程评价,实现学生培养目标达成的最大化。
三、优化教育环境,营造创新氛围
(一)紧紧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这一目标,创设开放式与人环境,将美化校园与营造创新氛围结合起来,努力使学校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发展、施展才华的乐园。
(二)加强创新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教室、墙面、走廊等作用,设计学科探究主题墙,呈现学生探究活动的过程,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以创新实验室的建设与应用为抓手,搭建学生实践、体验、创造的平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进一步优化数字化校园平台,更新教育信息化的整体架构和系统的运行机制,有效整合数字化课程资源,扩大教育信息化服务教育的功能。在原有的“班级网站、教师工作室、视频课程、星星秀电视台、教学资源库”等数字化教育环境的基础上,构建学生个人成长空间,设计“网络日志、相册、主题活动、学生成长档案”等栏目,更全面地记录学生的发展过程及水平,展示学生的创新学习过程及成果。优化数字化教育环境,一方面能强化教育资源的全面整合和共享,另一方面能为学生创新学习提供平台,有效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积极性。
四、加强校本研修,夯实教师创新素养
六师附小是上海市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上海市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基地学校,有浦东新区优秀教研组5个,上海市名师后备、浦东新区学科带头人、浦东新区骨干教师27人。为了更好地实施创新课程,培养学生创新素养,学校坚持校本研修,打造一支具有创新精神、专业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一)以项目研究为抓手,培养创新型教师
学校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网络环境下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小学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研究》等课题项目研究。目前为止,教师编写了20册“立世、立识、立能、立品”的校本教材。围绕《探究性学习的研究》课题,深入开展“学科探究”和“班队活动”两大领域的研究,提炼出“探究性学习”四个核心要素: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合作与探究、倾听与对话、交流与展示,打造探究式体验的课堂和活动模式,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效促进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课题和项目研究,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促使教师创新意识、创新素养的迅速形成与提高,促使教师队伍向科研型、学者型、创新型教师转变。
(二)优化校本培训课程,夯实教师的专业素养
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梳理培训内容,开发和引进与学生创新素养培育相匹配的教师培训课程,制定培训规划,构建一套培训运作体系,纳入到“十三五”教师培训的整体规划中;进一步完善教师梯度发展机制和团队建设机制,为教师发展提供平台。
进一步加强教师信息化素养培训,提高教师课堂信息化应用能力;完善学科网站建设,丰富课程资源,全方位记录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为教师搭建参与、分享、互动平台;科学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准确处理测评数据,为教师评价提供依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创新素养培育是一种开放性的教育思想,也是一种适应社会发展的开放性的教育实践。附小必将大胆尝试,勇于探索,用自己的智慧,让学校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广阔天地。
羽山校区 地址:羽山路1476号 电话:58334513
海防校区 地址:海防新村60号 电话:58856856
芳菲校区 地址:繁锦路1165号 电话:50651528
万德校区 地址:栖山路1007号 电话:58602972
校长邮箱:lsfxxzyx@163.com
上海市第六师范学校附属小学